热门搜索 :
考研考公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《爱莲说》知识总结

2023-09-06 来源:伴沃教育


爱莲说知识总结

一、解释加线的字或词: 1、可爱者甚蕃 2、世人盛爱牡丹 3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、濯清涟而不妖 5、香远益清 6、亭亭净植 7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8、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9、陶后鲜有闻。 10、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 二、翻译下列语句 1、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 2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 3、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. 4、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 5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 6、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。 7、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

8、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 三、理解性填空: 1、《爱莲说》选自《周元公集》,作者周敦颐,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,“元公”是他的谥号。 2、《爱莲说》的结构,我们可以概括为:一条线索,即以爱莲 为线索;两个陪衬,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,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;三种类型,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:隐逸者、富贵者、君子。 3、《爱莲说》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: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 4、比喻君子通达事理,行为方正,美名远扬的句子是: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。 5、比喻君子志洁行廉,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: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 6、“与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意思相反的一句是: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 7、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: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 8、《爱莲说》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,我们称这种写法为:借物抒情(托物言志)。 9、用原文的语句回答。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。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:香远益清。

10、 鲁迅有诗:“扫除腻粉呈风骨,褪却红衣学淡妆。好向濂溪称净植,莫随残叶随寒塘。”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?(莲花)

四:问答题:

1、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:

2、作者在文中写到了菊、牡丹、莲,文中对这三种花分别是怎么评价的?

3、作者描写莲花,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,世人爱牡丹?这样写有什么作用?

作者用”菊”和”牡丹”来作正衬和反衬,表达自己洁身自好,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,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。

4、“独爱莲”,“独爱菊”两个“独”字,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?

答: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,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,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。

5、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?

答:通过描写莲的形象,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,进而以花喻人,揭示作者不慕名利,洁身自好的品质。

6、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?和上一段关系怎样?、

答:议论、抒情。第一段描写“莲”的形象,第二段点明“莲”的含义,揭示中心。

7、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。 答:(1)反问:同予者何人?(2)排比:菊……花之君子者也。(3)比喻: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。(4)对比: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8、作者把“莲”与“牡丹”对举,其用意何在?

答: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,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。

9、“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
答: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。

10、“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
答:作者对追求势力、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。

11、文章结尾处,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?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?

答:运用排比修辞,反问句式;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。

12、、在文中作者把“莲”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。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?目的何在? (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?)

答:托物言志;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、洁身自好的节操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。

答:正直、通达、庄重、洁身自好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、清高而美名远扬。

6、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,各有什么作用?

答:第一次衬托,表现自己独爱莲花,与众不同;第二次衬托,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;第三次衬托,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。

7、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,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、梅花、桂花。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,你赞成哪种花?并谈谈理由。(2分)

示例l;赞成兰花,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,默默散发出幽香,具有纯朴高雅,不张扬、不媚俗的品质。

示例2:赞成梅花,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梅花能凌霜傲雪,展示了逆境中奋进、战胜困难的精神。

示例3:赞成桂花,桂花不仅香气浓郁,而且可以作为香料,入药、人茶,有很强的实用价值,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。(由桂冠、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)

本文赞扬莲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,但并不孤高自许。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?

答:言之成理即可。例如:同意第一种观点,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,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。

8、关于荷花的诗:

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(宋.杨万里)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
陋室铭 一.铭,是指 ,后来成为 , 它的特点是 。 二.本文作者是 ,字 , 朝著名的 、 家。 三.佳句默写 1.山不在高,____________。 2.斯是陋室,____________。 3.____________,草色入帘青。 4.____________,西蜀子云亭。 本文选自 四.重点词语: ⑴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(名: ) ⑵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(灵: ) ⑶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(斯: 馨: 德馨: ) ⑷无丝竹之乱耳(丝竹: 乱: ) ⑸无案牍之劳形(案牍: 劳: 形: )

(6)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(鸿: 鸿儒: 白丁: )

(7)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(调: 素琴: 金经: )

五.翻译句子.

1.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
2.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

3.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
4.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

5.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
6.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?”

7.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

8.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
9.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

六.回答问题.

1.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
2.全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 3.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德馨 。 4.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。 5.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 6.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 7.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 8.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 9.文中的点睛之笔是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?” 10.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 11.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 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洁身自好、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。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,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。 12.本文与《爱莲说》有哪些异同? 从主题上看,两文表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、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。但《爱莲说》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,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;《陋室名》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遁世、安贫乐道

的隐逸情趣。

从立意方式看,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。但《爱莲说》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;《陋室铭》则以反向立意的方式,只字不写“陋室”之“陋”,只写“陋室”不“陋”的一面,而不“陋”是因为“德馨”,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。

从表达方式上看,都集描写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。但《爱莲说》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的描写,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,在作者“爱莲”的议论中,表露了作者的高尚情操。而《陋室铭》则通过具体描写“陋室”恬静、雅致的环境和室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。

13.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?

答:三个方面,分别为环境幽雅、往来者渊博、兴趣高雅。

(2)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,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?

答: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,志趣高远。 。

14.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,有什么含义?

点明中心 以古代明贤的话语表现陋室不陋 6.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。

15.试分析: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”中“上”与“入”的妙处。

“上”这里是“长上”的意思,动词;“入”在这里是动词,“映入”的意思,两字生动传神,化静为动,不仅使景物人格化,活跃而有生气,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。

16.学习 这篇文章后,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
与11题基本相同

17.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写到诸葛庐,子云亭?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?

用类比的写作手法,以古代贤人自况,用诸葛亮、杨子云的事例来证明“陋室不陋”的观点。用它们作类比,以古代贤人自况寄托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操。 。

18.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有什么作用?

写有仙之山,有龙之水,是设喻引题,颂扬陋室。

19.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?请用文中原话回答,再谈自己的理解。

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,苔藓青草,登阶入室,并无荒芜之感,倒有一股生气。

20.作者是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,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。

作者讲究择友交往,重视“无友不如己者”的儒家交友之道,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、学习,但是,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、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,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。

21. “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”与“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”都是写室中事,写作角度有何不同?前句从正面说,是实写,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;后句从反面写,是虚写,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。

22.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”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,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,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。

23.文中与“时人莫小池中水,浅处无妨有卧龙”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。

“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”二句,极琴心(寄托心意的琴声)之妙境;“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”二句,极手谈(下围棋)之妙境: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”二句,极交友之妙境。用《陋室铭》中的句子填空。

.阅读甲、乙两则文言文,完成14—17题(14分)

[甲]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何陋之有? (刘禹锡《陋室铭》)

[乙]孔子曰:“吾死之后,则商①也日益②,赐也日损③。”曾子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商好与贤己者④处,赐好说⑤不若己者。不知其子,视⑥其父;不知其人,视其友。”故曰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⑦矣。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⑧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。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。”

(选自王肃《孔子家语》)

[注释]①“商”和下文的“赐”皆为孔子弟子。②益:长进。③损:减损。④贤己者:比自己贤良的人。⑤说:谈论。⑥视:看,比照。⑦化:融和。⑧鲍鱼之肆:卖咸鱼的店铺。

7.简答题:(5分)

(1)[乙]段中的“芝兰之室”,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。[甲]段中的“陋室”以及文中提到的“ ”和“ ”都称得上是“芝兰之室”。(2分)

(2)[甲]段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,[乙]段“不知其人,视其友”、“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”等,涉及的都是“交朋友”的话题。在“交朋友”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?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。(3分)

(2)(3分)答题要求:内容上扣住“交朋友”的话题,从正、反面谈皆可,要结合文段内容;语言表达清楚流畅。内容2分,语言1分。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。

例一: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,所谓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,在潜移默化中,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。

例二:交朋友应交有品位、有追求的人,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。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,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。

例三:要保持君子本色,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,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,所谓“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”,多与“善人”、“鸿儒”交往,有助于修身养性。

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,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