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 :
考研考公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

2022-08-18 来源:伴沃教育


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

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。它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,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,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被人们誉为“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”。

在我看来: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,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(包括言语和行为)而实现共同目标,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。对于学生来说,在游戏、学习、生活中,能主动配合、分工合作,协商解决问题,协调关系,从而确保活动、学习顺利进行,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,这就是合作。但学生既缺乏合作的意识,又缺乏合作的能力,不会协商,不会分工与交流,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不断地鼓励学生,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建议,使他们尽快地学会与人交流、与人合作。下面,我就来谈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、教育工作中,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。 1、为学生树立合作的榜样

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,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。教师之间是否互相合作、互相配合,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。如:在开展班级活动时(出黑板报、召开班会、排练队列操等)我都与副班主任分工合作:每逢出黑板报时,副班主任都配合我一起

1

把板报的内容、出黑板报的人员安排好,使黑板报的质量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。十分钟劳动时,我也经常帮着学生们一起扫地、擦桌子,这在无形中都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。另外,同伴也是学生观察学习的榜样,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学生的积极评价和鼓励,会激发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动机;同时,在合作游戏时,学生经常通过观察,模仿学习其他同学的合作行为。因此,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、合作能力强的学生与合作意识、合作能力弱的学生一起游戏;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安排合作能力有差异的小组成员共同学习,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。 2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

开展合作能力培养的初期,学生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,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。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,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。比如,班干部开会时,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,同时告诉他们:工作应大家一起商量,分工合作;遇到矛盾时,要协商解决。利用班会课时间,告诉学生一些合作的最基本道理和做法:有同学在学习、生活中遇到困难时,要主动用动作、语言去帮助他;当自己遇到困难、一人无法解决时,可以主动找同学协助,等等。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创设,帮助学生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,在合作中学会合作。 3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、引导

2

当学生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时,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、鼓励,如,“你们小组商量得可真热烈!”“你们小组配合得真好!”教师赞许的目光、肯定的语言、微笑的面容,以及轻抚学生的肩膀、对学生亲切地点头、翘起大拇指等,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励,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,愿意更多地、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。而对那些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,不能在小组中发表看法、参与讨论的,我也及时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,针对不同情况,给予不同的建议,如:“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?”“对这个问题,你是怎么看的呢?”“以你的能力,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帮他一起完成这个任务,试试看吧。”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,给了学生合作的意向。 4 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

学生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:活动、学习获得成功,还在合作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。这对学生巩固、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。但学生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。因此,当我看到学生通过合作取得一定的成绩时,当我看到学生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,或协商,或询问,或建议,或共享,或给以帮助,或求助时,我都引导学生即时感受合作的成果,体验合作的愉快,激发他们愿意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,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、自觉化。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,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。

3

以上是我在开展合作能力培养的初期,一点做法和看法。相信在这点点滴滴的做法下,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,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学习、更好地开展活动。

4

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,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