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题再现】
阅读下面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在每个人的记忆里,都有一座“园”。它可以是鲁迅的“百草园”,可以是萧红的“祖父的园子”,可以是陶渊明的“园田”,也可以是史铁生的“古园”……
你的记忆里有一座怎样的“园”?请写一篇记叙文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立意分析】
本题要求考生以“记忆中的园”为主题,写一篇记叙文,这既是对个人情感体验的深入挖掘,也是对文学作品中“园”意象的一种呼应与再创造。审题立意时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:
首先,明确“园”的多重含义。这里的“园”不仅指实际存在的、具体的园林或园子,如鲁迅笔下充满童趣与自然的“百草园”,萧红笔下充满温情与自由的“祖父的园子”,更可以是心灵的一片净土,是精神的栖息地,如陶渊明笔下超脱世俗的“园田”,史铁生笔下思考生命意义的“古园”。它代表着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独特记忆、情感体验与精神寄托。
其次,探索个人与“园”的情感联系。每位考生都需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,寻找那座属于自己的“园”。这座“园”可能是一个儿时的乐园,藏满了欢笑与纯真;也可能是一个静心学习的书房,见证了努力的汗水与收获的喜悦;还可能是一个心灵慰藉的角落,在挫折与困惑时给予力量与安慰。通过记叙这座“园”的故事,展现其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和影响。
最后,确定文章的立意与主旨。在叙述“园”的故事时,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情感价值、人生哲理或精神追求。可以是对童年美好的怀念,对亲情友情的珍视,对自然之美的感悟,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等。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反思,让文章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点的回忆,更是对自我成长、人生经历的一次深刻总结与升华。
综上所述,本题旨在引导考生通过记叙“记忆中的园”,表达个人情感,展现精神风貌,思考人生意义,是一次心灵的回望与成长的见证。
【考场佳作】
心中的园地,永远的芬芳
在三月温润的空气里,我总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:园子的草地上,黄色和紫色的小花在熏风里缓慢绽放,园子里种着黄瓜、豆角、萝卜……在四季的更替里,各种果实慢慢从发亮的枝条里长出来。这里不是陶渊明的“园田”,不似鲁迅的“百草园”,更不同于萧红的“后花园”,但却是我心中永远芬芳的菜园。
六月份母亲用竹竿架起了豆角架,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,长长的豆角像绿色的瀑布一样,生机盎然。蝴蝶在豆角架之间的空隙里自由飞舞。“儿童急走追黄蝶”,我是亲自体验过的。追蝴蝶不只是追蝴蝶,也是在追逐童年的快乐,更是在追寻儿时的梦想。丝瓜长得最旺盛。野蛮生长的丝瓜到处攀爬,一不留神就爬到高不可攀的树梢了。硕大的丝瓜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个丝网结构的“瓜瓢”了。最新鲜的要属黄瓜了,青绿色的黄瓜挂着晶莹的露珠儿,通体长满了白色的小刺儿,黄瓜头上顶着金黄的小花儿,用手一碰就会碎似的。黄瓜虽比不上丝瓜高产,但比起西红柿、茄子、辣椒要旺盛得多。家里有这个菜园,吃菜是不用发愁的。
记忆中的一年夏天,父亲用自行车带我去卖黄瓜。小小的我,坐在高大的自行车前面的横梁上,装满黄瓜的竹筐绑在车子的后座上,父子二人走街串巷。父亲负责称重,我负责叫卖。隐约中记得我没有一丝羞涩,只是使劲地喊着。幼小的我认为,家里的黄瓜是世界上最脆、最新鲜的。黄瓜卖了多少钱我已经记不得了,但回家后母亲的夸奖我是记得的:“人虽小,却很能干嘞!”
后来,父亲还带着我卖过地瓜淀粉。我蹬着三轮车拉着淀粉和父亲,嘴里哼着不知名儿的曲调。那曲调,虽然没有什么心碎呐喊的感觉,但是,至今难忘!
再后来,我家在菜市场上有了固定的摊位,不再走街串巷。摊位前总是很壮观,时不时地传出哈哈大笑的声音,因为这里总是围满了小伙伴,好像我们不是来卖菜的,而是来菜市场游戏的。独自一人时,我就坐在摊位旁边,静静地看书,仿佛忘记了时间,也忘记了喧嚣,直到一声“这菜咋卖的”的询问,我方才苏醒。
如今,家里已经没有了那方菜园。那“飞入菜花无处寻”的蝴蝶也早已不见,印象中的菜摊也变成了一个点,若隐若现。我家的菜园,何止是个种菜的地方,那里更是装满了梦想,明晃晃的,永远新鲜漂亮。就像那句话说得好:“心中若有桃花源,何处不是水云间?”